中新网西安11月16日电 (记者 阿琳娜)陕西社会科学界2025年主场学术活动“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造与历史背景和文明遗产维护”学术研讨会1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。
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袁一芳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依托“一带一路”文明遗产与国情数智化实验室等渠道,在推进历史背景和文明遗产数字化维护与立异方面所作奉献。他表明,新一轮科技革新正深入改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范式,实验室已成为促进学科穿插、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渠道,本次会议将为相关范畴交融开展注入新动力。
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高红霞表明,本次研讨会聚集实验室建造与文明遗产维护,符合当时社科开展的前沿方向与实际需求。省社科联将持续发挥桥梁枢纽效果,支撑跨学科、跨组织协同立异,一起促进陕西哲学社会科学昌盛开展。
陕西师范大学“一带一路”文明研讨院院长甘晖在视频致辞中说,在当时研讨办法深入革新、学科鸿沟不断交融的时代背景下,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鼓起,是技能驱动的必定,也是研讨范式从“书斋型”走向“循证型”、从“阐释型”走向“建构型”的重要载体。
在宗旨陈述环节,专家们别离环绕文明遗产的数字化维护与使用、三维测绘技能发展及在文物数字化维护中的使用、数字敦煌建造、丝路文明遗产数字化维护等主题进行了共享。在平行论坛环节,参会人员环绕“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造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范式革新”“数字人文与历史背景和文明遗产维护”等议题分组展开了学术交流。
研讨会期间,由陕西师范大学“一带一路”文明研讨院和兰州大学中亚研讨所联合策划的“以史为鉴共创未来——二战中的中亚图片展”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展出。(完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