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等你!竹山公开征集优秀网络宣传作品

来源:立博网站的网址是多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6-28 18:28:26
产品详情

  ●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,农历三月十四,星期五,小雨,气温10~22℃。

  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持续深化竹山网络宣传工作,营造热爱竹山的浓厚氛围,展示竹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崭新气象,现面向社会开展竹山县优秀网络宣传作品(第六批)征集。诚邀广大网友热情参加,充分的发挥创意,结合实际,创作优秀的网络宣传作品。

  (二)形式新颖,受网民喜爱,并在多平台(微信视频号、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等)广泛传播;

  (三)作品内容要传播竹山正能量,贴合竹山发展实际,充分结合竹山县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,本次作品征集侧重五一桃花源街区、太和梅花谷景区、溢水镇油菜花节、宝丰镇桃花节系列活动,城关镇刘家山、上庸镇大泉山、宝丰镇龙井、竹坪乡宽坪茶旅文化月主题活动等内容;

  (四)作品须为作者原创,不得转录、复制、转发他人作品,杜绝抄袭,无版权纠纷。一经发现作品抄袭,将取消其参评资格,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。

  (一)投稿作品需在网络上有一定影响力,浏览量达10w以上或点赞量达500以上;

  (二)征集作品发布时间范围:2025年2月16日至2025年5月20日;

  (三)投稿方式:将作品名称、链接、截图(包含浏览量与点赞量)、作者、联系电线日前发送至邮箱,联系电线;

  (四)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竹山县网信办所有。凡投稿者,即视为已同意本征集启事之规定。

  截稿后,县网信办将组织评委对投稿作品进行评审,评选优秀作品和入围作品,评选结果将进行公示。

  ●近日,记者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,元至3月份,全县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108个,交易类别涵盖建设工程、政府采购、产权交易、林权交易、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等,交易额16.19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225.92% ,实现首季“开门红”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“主动服务”“跟进服务”“容缺服务”“智慧服务”确保项目早交易、快开工,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上持续发力,全方位助力交易主体“轻装上阵”。截至目前,已为54个标段项目315家投标企业免收“两金”2100多万元,为54家中标企业节约场地信息服务费100多万元 。(夏甜)

  ●近日,受天气影响,潘口一号大桥所在河道水位降至最低,桥墩部分在外。为确保桥梁安全,县公路养护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桥墩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。

  工作人员利用专业检验测试设备,对桥墩的混凝土强度、钢筋锈蚀情况及基础稳定性等进行了全面检测,对桥面、伸缩缝、支座进行了全面检查,确保整个桥梁结构的安全性,为群众出行创造安全的交通环境。(蔡永桢)

  ●近日,县委党校中青班开展“持续提升能力 服务支点建设”主题演讲比赛。

  69名参赛学员随机抽取《江山就是人民》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》《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》等主题,或分享学习心得或讲述基层经历,整个演讲过程,既有思辨的深度,又有青春的温度,现场金句迭出,掌声不断。

  近年来,县委党校不停地改进革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,不仅安排常规理论教育、党性修养、专业相关知识等课程,还创新开展即兴演讲、无领导小组讨论、现场教学等活动,使学员们在学思践悟中补足精神之钙,增强实干之力。(姚锦钰 沈祥 冯赟)

  麻线余亩,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,春茶开采以来,村“两委”组织村民有序采摘,并按照“当日鲜叶当日收购”原则,以每斤80-100元的价格向茶农敞开收购,既保障农户收益,又为村集体加工储备优质原料。

  在茶叶专业合作社,村民纷纷将采摘来的鲜叶送来销售,现场称重、登记。制茶工人则忙着将鲜叶制成清香扑鼻的干茶,杀青、揉捻、烘干等生产线全速运转。

  近年来,深河乡立足生态优势,将茶园作为壮大集体经济、促进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,通过“村集体+合作社+农户”联动机制,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生产标准、统一品牌销售,将深河茶叶通过线上线下销往省内外。(曾静  周永彬)

  老师们借助图片、视频等资料,向学生们直观呈现森林火灾的危害,详细讲解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、预防的方法及遭遇火灾时的自救方法等。同学们认真聆听,踊跃发言,分享自己对森林防火的认识。(王安乐  涂洪垚)

  “童伴妈妈”带领孩子们沿着河畔步道寻觅春天,并结合实景开展生态小课堂,从抽芽柳枝的生长规律到采蜜蜂群的生物特性,将植物萌发、昆虫行为等自然知识融入趣味讲解,让科学启蒙与感官体验有机结合。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亲近自然的平台,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探索精神。(伍润  李敏)

  ●4月9日,上庸镇一级路口附近的苗圃基地里,一台无人驾驶的旋耕机来回穿梭作业,凭借着精准的定位和智能操控系统,按照预设路线将土地来回翻耕,技术人员通过用平板电脑设置好参数,设备就开始自动运行,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围观。

  据县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,智慧旋耕机每小时可翻耕土地2至3亩,效率是传统人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,智能终端系统则能实时监测农机作业动态,确保精准作业。(张成焕)